中国古代人才素质测评的介绍
来源:朗识测评|作者:小发|发表日期:2014-09-16

  据研究,人才素质测评早在尧舜禹时期就已经出现了,远远地超过了西方出现的时间。

 

  (一)奴隶制社会:在这个时期,最现实行的是禅让制,众所周知,尧舜禹都是以自己的贤能被首领选上的,最出名的便是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动了舜,舜才让位予他。到了西周便出现了民主推选制,通过公众来选举有才的人,同时试用制也存在着,类似于今天我们的实习,让你工作一段时间,观察是否合适该职务,如果合适,则把你转正。

 

  (二)春秋战国时期: 战国时期各种学术百花齐放,儒家认为“学而优则仕,意思就是学习优秀才能入朝为官,道家认为选才应该“九征”,大意就是不能以貌取人,不能重言语轻行为,考察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,必须洞悉他的内心世界。墨家则认为要“任人为贤”,选官最重要的是德才兼备。而发家认为德贤都是抽象的,不可行,认为君主应该以功取人,也就是要按照功绩来选择人才。

 

  (三)两汉三国时期: 两汉时期则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选举人才,其中的标准就是孝廉,晁错、董仲舒皆因懂孝,尽孝而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。三国时期,三个霸主为了招纳人才,所以催生了许多人才素质测评的方法,其中包括孔明的“七观法”, 他认为应该从志、变、识、勇、性、谦、信七方面去选择人才。曹操则认为要“任人为才”, 刘劭则有著作《人物志》,阐述了人才的本旨,类别和鉴定方法。

 

  (四)魏晋南北朝: 到了魏晋时期,察举制则被九品中正制所取代,由公平公正富有才识的人担当考察官,再者考察官必须派人去了解被考察人的家庭背景,现实表现等等,但这种制度也会出现负面效果,即考察官在选举时会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,或公报私仇,或结党营私。至于隋唐以后的科举制,则不多提,可以浏览小编的另一篇文章《古代人才测评之科举制》。
 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stest.com/jobtips/test1-17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