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对员工培训的理论指导介绍(二)
来源:朗识测评|作者:婷婷|发表日期:2013-09-26

        20世纪50年代,赫兹伯格提出“双因素理论”。他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“激 励因素”和“保健因素”两类。“激励因素”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,这些因素如成就感、 责任感、提升机会等,大都与工作本身性质直接相关;“保健因素”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,如公司的管理、工作条件、工资等,大都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。“保健因素”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足感,而不能使员工感到满足。

 

        20世纪50年代后期,道格拉斯·麦格雷特提出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、Y理沦。x理 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,胸无大志,不愿承担责任,对这些人要采取劝说、监督、惩罚等方法,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。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,并非不愿承担责任,关键在于管理者要为职员创造一种条件,使他乐于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。

 

        20世纪60年代以来,人们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(是独裁的还是民主的)与员工工作满意之间的关系,从而使得对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更有针对性。

 

        20世纪70年代以来,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,推出“以人为中心”的管理,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和个人价值,发展人的个性,充分调动人的内在潜力,发挥其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 造力。 以上这些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套一成不变的员工培训模式,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随机制宜地灵活运用,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,原有的理论会不断更新,新的理论不断涌现。 以上这些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套一成不变的员工培训模式,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随机制宜地灵活运用,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,原有的理论会不断更新,新的理论不断涌现。   

 

        以上这些理论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套一成不变的员工培训模式,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随机制宜地灵活运用,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,原有的理沦会不断更新,新的理论不断涌现。

 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stest.com/jobtips/hrs-8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