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之间的联系
来源:朗识测评|作者:婷婷|发表日期:2013-09-25

        良好的学习成绩的取得必须具备有正常的智力,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为其本人的学习、工作、事业上取得成就提供了自然基础,为成才提供了一种可能性,但是有了正常的智力,甚至有了很高的智力水平,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,就能够成才和取得重大成就。这里 还有一个非智力因素的问题,所谓非智力因素,从广义上讲,就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;从狭义上讲,所谓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、兴趣、理想、世界观、情感、意志和性格 等因素。笔者的研究表明,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并不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。大多数学生在智力水平比较接近的情况下,学习成绩的好差主要决定于非智力因素。通过对数千 名大、中学生的调研,结果表明,许多差生,其智力水平并不差,从表面上看,他们学习成绩差、学习能力不强,而实质上是由于学习动机不端正,学习缺乏动力,对学习的兴趣不浓、情绪不高,学习上不刻苦和意志薄弱等因素造成的。
 

        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好差,智力与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,并非完全存在一致性关系。古今中外,历史上有许多大科学家、发明家,在学生时代并非是学习成绩拔尖者,但日后却在事业上获得重大发明和取得重大成就。例如,爱因斯坦首次报考工科大学,因植物和法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;法国数学家伽罗华两次考大学都落榜,但是他后来却创立了“群论”;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,少年时期学习成绩很差,后来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,撰写出了不朽的著作《物种起源》;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,小学、初中学习成绩也不好,初中一年级时,数学经过补考才及格。相反,有些人在学校学习期间,考试成绩很好,但日后,在事业上却终生无所作为。上述这些生动的事例,有力地说明了一个问题,一时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作为衡量智力(能力)水平的标准,更不能作为预测未来实际能力的指标。因此,对一个具有一般智力(智力正常)的人来说, 将来能否成才,能否在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,关键在于他的非智力因素。事实上,任何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人,他们都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,如果没有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执着的追求、浓厚的兴趣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在动机,就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。

 

        当然,如果一个人既具备良好的智力因素,又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,那么,他成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。笔者对智力超常学生的研究资料充分地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。1981 年笔者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(第三、四期)进行了智力和神经类型测试,其结果为:少年班学生不仅智力超群,其神经类型也显著不同于常态学生的分布。少年班学生中属灵活、 稳定型的占73.07%,弱型无一人;而一般学生中灵活、稳定型的占20%左右,弱型占15%左右。超常生不仅表现出智力非凡出众,而且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品质,如兴趣广泛、求知欲特强、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强烈的成就动机,并具有专注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。这些非智 力因素个性品质,使他们的智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。事实已经证明,这批少年大学生以特别优异的学业成绩,全部考取了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研究生,有的学生在国外成为最年青的博士学位获得者,有的成为杰出的人才。这就说明,智能的形成和发展,一方面依赖于本人的天赋素质(自然素质),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方面,依赖于后天环境的教育、培养以及个人的勤奋努力。总之归结为一句话:天才加勤奋加机遇等于成才、成功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stest.com/jobtips/test1-831.html